自我认识之外的认识,也就是说客体认识,怎样才可能呢?按照浪漫派的思维原则,这一认识的确是不可能的。哪里没有自身认识,哪里就根本没有认识;哪里有自身认识,哪里的主体客体关联就被扬弃,甚至可以说,哪里就有一个没有客体关联的主体。尽管如此,真实所构成的不是封闭的、相互间不产生现实关系的单子聚集。恰恰相反,除了绝对物之外,真实中的所有单位本身都只是相对的。它们如此不封闭、如此不无联系,以致它们更多是通过增强反思(乘方、浪漫化);而把其他事物,其他反思中心,逐步纳入自己的自我认识之中。而浪漫派的这种想象方式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个性的人的反思中心。不单单是人能够通过在反思中增强自我认识来扩展他们的认识,而且所谓的自然物也能够如此。在后者那里,这一过程与通常被看作为它们的被认识状况有着本质上的关系。由于自然物通过增强自身的反思收纳其他事物于自身,从而也把它的原本的自我认识扩散于其他事物。人也可通过这一方式参与其他物的自我认识;这一途径将与前者在两种事物的认识中相互重合,而这种认识实际上是它反思生成的合成自我认识。以此看来,在人的头脑中表现为他对事物的认识的一切,都是思维的自我认识在这一事物中的反映。事物的单纯的被认识是不存在的,但同样,一事或物也不仅仅限于一单纯的——唯独通过自身的——被认识。它之中反思的增强[2]更多是扬弃了事物中的被自身和被另一物认识之间的界线。在反思媒介中,事物与认识者相互交融。两者都只是相对的反思单位。如此看来,的确没有一种通过主体对客体的认识。每一认识都是绝对物中的,甚至可以说,是主体中的一种内在关联。客体这一术语所指的不是认识中的一种关系,而是一种无关系;在认识关系出现之处,这一术语便失去意义。如同诺瓦利斯的片断所暗示的那样,认识在各个方面都扎根于反思之中:一事物被另一事物的认识与被认识者的自我认识、与认识者的自我认识以及与认识者的被认识,即被它所认识的事物的认识,是叠合的。这是浪漫派的对象认识理论基本原则的最确切的形式。这一原则对自然认识理论的影响,首先取决于它的关于感知和观察的定理。
相关影视:终极牧场电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