剧照(2张)数十年前,弗莱迪·克鲁格(杰基·厄尔·哈利饰)因为骚扰儿童,而被愤怒的人群围攻,愤怒的家长们将其困在一个废弃的工厂中,走投无路的弗莱迪被家长们活活烧死在那里 这是榆树街谁都不愿提起的往事,大家都选择了用沉默与遗忘,但大家不知道的事,这种遗忘不代表着事情没有发生过,而弗莱迪也并未真正的在工厂里消亡 时过境迁,弗莱迪·克鲁格竟然阴魂不散,借助噩梦中重回小镇 受害者之一的南茜(鲁妮·玛拉饰),本来和其他同龄女孩一样过着平静的生活,却从一天夜晚开始,不断的重复做同一个噩梦,一个男人,满脸是烧伤后狰狞,手指被尖锐锋利的刀锋所代替,在梦境中一点点向她逼近,欲将她一点点撕碎 这个噩梦像瘟疫一样,很快传播到每个孩子的睡梦中 为了防止弗雷迪的接近,南茜只能时刻让自己保持清醒,不要落入杀人狂的魔爪 杰基·厄尔·哈利弗莱迪鲁妮·玛拉南希凯尔·加尔纳昆汀凯蒂·卡西迪克丽丝第二个被害托马斯·戴克杰西凯南·鲁兹迪安第一个被害克兰西·布朗艾伦康妮·布里登格温霍Lia D Mortensen诺拉朱丽安·娜达姆Little Kris克里斯蒂安·斯托特杰西的父亲唐罗伯特·卡斯蒂彻库特·纳比戈迪安的父亲迈克尔·贝、安德鲁·福姆、布拉德·福勒、迈克尔·林、罗伯特·沙耶塞缪尔·贝尔Kwame Amoaku、Dieter'Dietman' BuschWesley Strick、埃里克·海瑟尔、韦斯·克雷文杰夫·卡特尔斯蒂夫·贾布隆斯基Glen Scantlebury帕特里克·朗布Craig JacksonMarc Kolbe、Björn Mayer演职员表资料来源弗莱迪弗莱迪演员杰基·厄尔·哈利杰基·厄尔·哈利配音-弗莱迪、因为猥亵儿童而被孩子的家长毁容烧死,从而化身厉鬼潜伏在别人的梦里面来报复每个人 南希南希演员鲁妮·玛拉鲁妮·玛拉配音-南希、酒吧服务员,自从朋友被诡异的东西杀害,自己每天不断的重复做同一个噩梦,满脸是烧伤,手指长着利爪、面目狰狞的杀手魔在梦中追踪他 昆汀昆汀演员凯尔·加尔纳凯尔·加尔纳配音-昆汀无法相信有杀人魔弗莱迪存在,但是越来越多的人杀害,还是决定帮助南希一起对付弗莱迪 克丽丝克丽丝演员凯蒂·卡西迪凯蒂·卡西迪配音-克丽丝、自己男朋友在一次诡异中被杀害,就感觉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,杀人魔一次又一次在她梦里出现,最终克丽丝没有跳过弗莱迪魔爪 角色介绍资料来源1 影片在芝加哥取景的时候遇到恐怖叛乱事件 2 扮演杀人魔弗莱迪的杰基·厄尔·哈利在影片中非常险恶,在剧组外演员们都害怕他 3 弗莱迪脸部烧伤面容需要大面积化妆,演员杰基·厄尔·哈利说每次开拍都特别难受 获奖时间电影节奖项内容奖项2011年第37届人民选择奖最受欢迎恐怖电影获奖2010年第12届青少年选择奖最佳男女演员提名角色设定影片《新猛鬼街》的弗莱迪角色大多出现在夜间,对光线的要求很多,而弗莱迪穿的又大多是脏脏的深色毛衣,这需要不停的测试在不同的灯光下对毛衣的搭配要求,乃至于能够最终拍摄近电影 弗莱迪的脸是因为被大火烧伤而毁容,借助于CGI技术,突出了那种真实的纹理,会让观众感到那么一丝不安 但担任视觉特效的西恩·安德鲁·范登不想做得太现实了,弗莱迪应该有一丝夸张和想象,所以弗莱迪绝对不会像任何一个实际的烧伤患者,在保持真实和营造恐怖效果之间,最终找到了一个可怕的、令人毛骨悚然的设计 2009年7月公布首张剧照及预告海报 9月片方曝光先行版预告片 2010年2月发布海报,杀人狂“弗莱迪”的半张脸面剧照,宣传语则打出“欢迎来到你的新噩梦” 2010年4月发布动态海报 2010年7月13日美国恐怖片《新猛鬼街》在马德里举行首映式 国家/地区上映/发行日期国家/地区上映/上映日期加拿大2010年4月30日阿根廷2010年5月6日美国2010年4月30日乌克兰2010年5月6日瑞典2010年5月7日爱尔兰2010年5月7日秘鲁2010年5月6日爱沙尼亚2010年5月7日哈萨克斯坦2010年5月6日英国2010年5月7日俄罗斯2010年5月6日巴西2010年5月7日2010年4月30日在北美上映的恐怖电影《新猛鬼街》首周票房3221万美元影片的整体风格耳目一新,当事人的受害经历、弗莱迪早已被观众耳熟能详,打着重塑恐怖经典旗号的《新猛鬼街》从一开始就很务实,导演也算用心了 (南方网评)杰基·厄尔·哈利的表演不错,但无法和《身为人母》相提并论,因为整部电影给他的发挥余地太少了,综合来看,这部翻拍的恐怖片只是新瓶装旧酒,中规中矩的一部作品 (《纽约日报》评)糟蹋二字都不足以平民愤,弗莱迪曾经拥有无与伦比地吸引力与精雕细琢地形象,但现在看见的只是一个粗陋到令人发指的怪胎,虽然弗莱迪还是1984年的弗莱迪,但故事背景已经是面目全非,影片中有几个桥段努力想让影片变得有趣,只不过都失败了罢了 (新浪娱乐评)影片《新猛鬼街》陈词滥调,没有一丝惊喜,无论在故事设置还是在表演上,都非常低级和无趣 (《环球邮报》评)